資產負債表長期衰退:辜朝明的零利率不香嗎?
分類: 最新資訊
減肥詞典
編輯 : 大寶
發布 : 04-27
閱讀 :199
資產負債表衰退是日本學者辜朝明提出的概念。 去年辜朝明談中國經濟,直接與日本的沉沒三十年掛一起了,他是《大衰退》的作者,資產負債表衰退正是《大衰退》的核心概念。 怎么理解負債表的衰退? 其實說的是債務無休止,不可避免的疊加。比如,我們房產抵押在銀行貸款,假設是1000萬,這借貸出來的1000萬進入經營,如果利潤表沒問題,到期連本帶息還了,將進入下一個周轉,生產好還可以做擴表,加大供貨額度;負債本身并不可怕,完全可以構成良性的負債增長驅動模式;經濟也正是這樣推動起來的,GDP越滾越大,債務也越滾越大。 但是,產品突然賣不動了,資金回不了籠,降價處理還是虧損,如此疊加下去,利息還能勉強扛住,本金實際上已經無力償還,這就是資產負債表衰退,實際上已經資不抵債;恒大這樣的企業,雖然還活著,其實已經死了,負債率已經高達180%,這樣的企業又豈止是恒大? 整體經濟也存在著相同的隱患。 中國自WTO之后,已經成為強大的外向型經濟,向全球提供中國制造,雖然很強大,但是世界完全可以沒有中國制造,印度與越南在逐漸替代中國;外需下降后,自然激活了內需不足的深層矛盾,居民收入在GDP中的占比長期偏低,不是下個文件就能平衡;這是考驗中國超大市場的內生力的時候了。 最近所有專家都在“解釋”一件事:一季度GDP增速實現了5.3%,超預期了。從而證明兩件事,一件是數據是真的,沒虛報;二是中國經濟復蘇了。數據一定是真的,復蘇也一直在路上,這些本來不需要因為美國議論了什么,我們就拼命去證明什么;因為一切問題的關鍵在速度,GDP跑贏了計劃目標,當然是光明,但是,既然產能過剩,年內最具標志性的指標是消費。 消費不是在增長嗎?形勢不是很喜人嗎? 問題在速度,一、二月消費者價格指數為同比增加了0.7%,好,因為2023年實現只有0.2%,非常弱;然而《報告》定的2024年目標為3%,還是差得遠了,按這個速度,年底沒有大通脹,實現目標當是小概率事件,這還是好嗎?到了三月,又回落到了0.1%,這說明什么?說明中國依然人山人海,但已經進入極簡主義的窮游時代,消費降級了,這就是典型的通縮表現。 整體經濟也存在負債表衰退的壓力。 如果是個人或企業負債表衰退,無非是破產,如果是政府的資產負債表衰退,那就是大蕭條,是金融危機。 中國會出現長期的負債表衰退嗎? 要看房地產。 房地產有多種隱患,首先是開發商資金鏈斷裂,目前新樓盤一年半沒有賣出去的面積高達6億平方,相當于全年總銷量的一半,開發商收不回來足夠的資金,無法支付到期的借貨利息及本金,就要借新還舊,雖然政策表示不分民企與國企,一視同仁支持流動性,但是利息在提高,銷售在減少,負債在增加,開發商將進入負債表衰退期。 企業、個人、政府的資產負債表是同一個命運體。 哪一個出了問題都會影響整體,開發商破產了,地方財政拿不到土地出讓金也要破產,于是,整體社會都將承受高負債,如果房地產不能回暖,債務疊加就是必然的,就將進入長期的負債表衰退。 那么,中國會不會進入長期的資產負債表衰退,就看房地產能不能觸底回暖,并守住年度10-12億平方銷量的大底。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? 那就要找到負債與還債的平衡點,這個平衡點就是年銷售守住10-12億銷售面積的大底,價格不能大降,從去年底發行特別國債務看,2023年銷量11億多平方米,土地出讓金約五萬多億,財政收入已經有了缺口,特別國債發行了一萬億是不用地方還的,等于在補地方財政事權大,財權小的不平衡。 這就是去年建構起來的平衡點,超出這平衡點就是負債表衰退,最直接的應對,還就是辜朝明的建議:貨款降到零利率。這個建議遭遇到了國內學者的痛斥,認為是個陰謀,畢竟零利率是對應著國內的企業與個人,談不上多大的陰謀,重要的是,假定通脹必然發生,那么,零利率的確極具吸引力。 拯救中國房地產,還有更妥善的方法嗎? 資金流動不起來:說明整個系統出了問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