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速優勝劣汰:行情轉暖仍有近80只基金清盤預警
分類: 最新資訊
減肥詞典
編輯 : 大寶
發布 : 03-07
閱讀 :207
(原標題:萬只公募大軍加速優勝劣汰:行情轉暖,仍有近80只基金清盤預警,年內清盤基金已達40只)
財聯社3月6日訊(記者 周曉雅)今年以來,權益基金發行市場仍待回暖,而持續增加的清盤基金中,卻也多見權益基金。Choice數據顯示,截至3月6日,年內已有40只基金清盤,其中權益類基金(指數型股票類+普通股票型+偏股混合型+股票型FOF)合計數量為17只,占比超四成,略高于債券類基金(純債型+指數型債券+混合債券型+偏債混合型)清盤數量(15只)。除了已清盤產品,還有77只基金年內已發布規模連續數個工作日低于5000萬元的預警,權益類基金占比則在七成以上,其中ETF產品達到25只,從公告來看,產品最快會在連續50個工作日出現前述情形時面臨清盤。整體來看,當前公募基金數量已達1.17萬只,相較來看,年內已清盤及發出清盤預警的基金總數僅百余只,相比萬余只公募基金總量占比非常小。成立剛滿8個月即清盤去年5月底成立,今年2月1日終止運作,成立年限僅剛滿8個月的申萬菱信價值臻選成為年內清盤基金中,“生命”最短的1只產品。早在成立之前,該基金還在募集期宣布提前結募,最終成立規模剛過2億(2.03億元),不過認購戶數也達到408戶。但在去年8月15日,該基金第一次發出規模低于5000萬的預警,截至去年8月14日,該基金連續30個工作日規模低于5000萬元。這也意味著,在7月6日左右,申萬菱信價值臻選的規模已開始縮水至5000萬元以下,縮水幅度超過了七成。而從后續披露的季報情況來看,截至去年9月底,這只成立剛滿4個月的產品被凈贖回了八成以上的基金份額(1.78億份),僅剩余2500萬份左右,基金規模則是2344.45億元。面對產品的規模下滑,申萬菱信基金曾在8月19日宣布下調包括該基金在內的28只產品托管費和管理費率。同時,產品或還曾出現“幫忙資金”的進出。去年11月3日,申萬菱信價值臻選公告稱,截至11月2日該基金連續30個工作日規模低于5000萬元,此前三季報顯示,在報告期內該基金規模一度恢復5000萬元以上,但在季末再度低于5000萬元,同時基金在報告期內凈值跌超3%。類似的情形還在后續發生,今年1月4日,申萬菱信價值臻選截至1月3日已連續3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。隨后在1月18日、1月25日再度宣布規模連續40個工作日、45個工作日日規模低于5000萬元。最終在1月31日,觸發了基金清盤的相關條款。作為申萬菱信價值臻選的基金經理,彼時,申萬菱信基金的副總經理周小波對該基金采取了較穩健的建倉節奏,截至2023四季末的股票倉位為七成左右。不過,他在2023年四季報提到,產品自去年3季度保持了較為均衡的配置,科技類資產對組合有一定貢獻,但經濟相關的資產對組合有所影響,導致凈值在四季度下跌。年初市場整體回調之際,產品的虧損幅度迅速擴大,截至產品清盤時,該基金總回報為-14.67%,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-12.36%。整體來看,截至目前,年內清盤的產品中,僅有該基金成立不滿1年,另外還有4只基金成立時間在2年以內,整體來看,清盤的產品的平均成立年限在4.8年左右。從業績表現來看,截至清盤時產品總業績虧損和盈利的產品占比相當。虧損最多的弘毅遠方港股通智選領航成立剛滿3年,但產品總回報已虧超56%;另外,招商盛洋三個月定開、建信中證智能電動汽車ETF等2只成立3年左右的產品也虧超50%。總回報為195.55%的國聯安安心成長是所有清盤產品中總回報最高的1只,建信鑫榮回報、南方榮年一年持有、鵬華興惠定開、匯添富民豐回報、申萬菱信安鑫優選、中銀證券瑞益等6只已清盤產品的總回報也在30%以上。近百只基金發出清盤預警除了已清盤產品,截至3月6日,還有77只產品年內宣布基金規模連續數個交易日低于5000萬元。如果短期內沒有出現規模的回升,這些產品也將步入清盤的流程。這77只宣告規模低于5000萬元的產品中,權益類基金的數量超過7成。績優基也難免規模下滑的困境。比如,成立于2015年的長盛上證50指數(LOF)年內已3次發出規模低于5000萬元的預警,最新公告顯示,截至2月18日日,該基金已連續55個工作日規模低于5000萬元,連續60個工作日出現前述情形的,基金管理人與基金托管人協商一致的,可直接終止《基金合同》。截至目前,該基金年內凈值回報超5%,基金總回報則超過50%。值得留意的是,ETF的規模下滑情況受到市場持續關注。比如,成立于2023年,廣發中證工程機械主題ETF年內3次提示規模低于5000萬元,截至3月5日,基金規模已連續30個工作日低于5000萬元,產品成立以來回報7.54%。華泰柏瑞中證有色金屬礦業主題ETF、天弘中證1000增強策略ETF、摩根中證碳中和60ETF、廣發國證信創ETF、南方國證在線消費ETF等多只25只ETF也在年內不止1次提示規模低于5000萬。在業內人士看來,近年基金管理人往往運用“撒種子”概念布局ETF市場,即降低首發的成本,也有更大概率抓住行情風口。不過,各ETF的實際持營情況受市場行情、流動性、基金管理人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影響,難免出現ETF規模過小乃至清盤的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