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長幫高考生選城市,張雪峰給出4個維度,能占3條就是好地方
分類: 最新資訊
減肥詞典
編輯 : 大寶
發布 : 11-19
閱讀 :251
高中生立于人生的十字路口,高考填志愿成為了每一個學子亟需解答的難題。是選擇優秀的專業,聲望頗高的學校,還是選擇繁華的大城市?這個題,讓我們糾結不已。選擇一門與自己興趣相悖的專業,注定會生活在出戲的陰影中。而選擇一門適合自己的專業,才能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無悔無怨地付出努力。而學校,是人才培養的搖籃。一流的師資隊伍、優越的教育資源、高質量的教學環境,和學校的層次與名氣,對求職影響很大。但筆者認為,很多人對城市的價值沒有足夠的重視。聽聽張雪峰的回答。家長幫高考生選城市,張雪峰給出4個維度城市,是夢想富集地。繁華的都市,像北京、上海、廣州等,充滿著機遇與挑戰。每一分每一秒,都讓人倍感生活的跳動。而二三線城市,雖然沒有它們那樣繁華,卻更親切,適合學習和成長。甚至小城鎮,那里寧靜的環境也被部分考生中意。這就很可能讓家長跟學生之間產生意見的分歧。高考是我們走出去見世面的一個好機會,填志愿時城市的價值太重要了。“東子”、老俞等人,當初就是非要去國內最好的地方。因為他們相信,那樣才能接觸更前衛的思維,理解未來趨勢。當然,不是每個考生都適合這樣的想法。張雪峰老師給出了他眼中的“四個維度”,很精辟。第一條,買房有希望。這個原則可能就要排除很多同學對大城市的向往。記得曾經有位航空航天大學的男生,在面試北京某事業單位時,被對方問及家境。雖然聽起來很沒禮貌,可對方說的卻是實情。如果家里經濟條件一般,想在帝都安家;特別是對于男生而言,不像女生那么容易靠婚姻來改變人生。那么即使入職,可能沒過幾年也不得不回老家。第二,事業無上限。意思是找工作時,畢業生的局限沒有那么明顯。就好比現在不少家庭希望后代學計算機;但沒辦法讓他們在大城市買房。那么子女即使學了個所謂的高薪專業,最后回到故鄉的省份,也沒有多少就業機會。第三,生活有溫度。張老師提醒大家,工作只是人生一部分,不能全部精力都被“賺錢”所累。否則畢業生會感到未來沒有希望,努力缺乏意義。所以不建議去節奏過快的地方。第四,上學不求人。這是考慮定居后,家庭后代在教育上不會面臨巨大難處。有些地方學區房問題嚴重,教育資源極度不公平。你一個沒背景、沒錢的外地小家庭,子女想讀好點的學校太難。成績面臨滑檔,城市因素可能幫考生“撿漏”綜上,張雪峰提到的4個條件當中,能占3個就已經說明是“好地方”。但現實里我們填志愿,其實很難找到這么完美的。加上學生的成績有限,可選性會降低。當出現矛盾和糾結時,我們就要有“取舍”。例如,一位同學成績在本科和專科之間,雖然過了本科線但這種情況很容易滑檔。明明有機會讀本科,卻掉到大專,會非常可惜。這回就不建議把城市要素看得那么重了,想要“撿漏”,不妨去尋找位置不太好的高校、報考熱度低但錄取名額又不少的類型。尤其是部分中部、西部的大學,有時候愿意拿出名額、降低標準去錄取外省的生源,以增加學生的多樣性。考生可以用這個方式撿漏到層次更高的院校,減少滑檔概率。高考志愿里,專業、城市等因素,不是獨立存在專業、學校和城市,這是一個棋局。在選擇的過程中,有人將專業放在首位。不錯,一門與自己興趣相投的專業,能讓人更有激情和動力。有人將學校擺在重心。水平高的大學,能給予學子更多的資源和機會。還有人將城市列入優先級。一個適合自己的城市,能給學生們更多舒適和歸屬感。然而,它們并不是孤立的存在。在做出決策之前,我們應該深思熟慮,綜合考慮這三者之間的關系,找到最適合我們自己的方式。【結語】在人生的長河中,我們還有很多的機會和選擇。無論是隨后的大學生活,還是步入社會后的工作崗位,都需要我們不斷地調整和適應。話題:你對哪個城市有好感?